稀缺性
首先我要說一句話,商業(yè)的本質在我的理解里,就是制造稀缺性, 所以,如果你有足夠的市場稀缺性,用戶一定會爭相來訂閱你的公眾號,或者叫爭相買你的課程。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,但我希望大家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記住這個詞,稀缺性。
我們要不停的問自己:你的公司,你的團隊,你的投入,你的資金, 所有的一切是不是都放在了制造稀缺性上?
如果不是,那我們的項目可能不會有太好的發(fā)展,稀缺性的一點前提——用新的方式,更好的滿足已有的用戶需求。因為這些年來基本的用戶需求,其實沒有多少變化。
舉幾個典型的例子。
第一個例子,滴滴打車。它其實根本上解決的還是打車的需求,只不過他不必站在路邊打車了,另外一個用戶需求就是,它不止可以打出租車,他還能打專車。
第二個例子,美團外賣。它解決的依然是吃飯的問題,只不過你原來可能要到飯店里吃飯,它現(xiàn)在可以把飯店的飯菜送到家里,它滿足的依然是吃飯的需求,只不過整個形式發(fā)生了變化。
在前面的問題里有一個關鍵信息是,這個同學做的項目是父母成長類培訓,那么請大家和我一起思考一個問題,當我們第一次聽到這 4 個字的時候,能不能快速的形成一個認知,我馬上知道她是干嘛的,如果不能(或者說我們項目里邊的人經常需要跟別人解釋你在做什么),那說明你的定位需要調整。
因為很有可能,這是我們自己作為創(chuàng)業(yè)者內心的那種情懷的東西,包括我看“旭微大學堂”公眾號的介紹頁面,有一句話叫,足不出戶,全家一起讀大學。其實將這個需求理性分析一下,它也不是一個特別常見的需求。
公眾號的定位
接下來我來舉一些很清晰的需求的例子,公眾號的定位。
比如說有一個公眾號叫“我愛ppt ”。他的介紹是熱愛 ppt ,擅長 ppt ,愿與你分享有關 ppt 的一切。這個公眾號是 3 年前做的。那個時候,互聯(lián)網上的信息還沒有那么多。但隨著市場的發(fā)展,我們做公眾號也要越來越細分,定位要越來越垂直。
舉第二個例子,叫“讀小庫”,是讀庫出版社團隊做的。它的定位是什么呢?我們把書做好,陪伴孩子長大,也就是說讀小庫做的都是跟孩子相關的書。
第三個例子,“德魯克學院”。這個公眾號定義非常簡單,就是學習實踐德魯克的學說。德魯克是我們都知道的管理學家,因此這個公眾號只是傳播實踐德魯克的學說,非常聚焦。
最后一個賬號的例子來自于我們學員,他的賬號叫“非常土耳其”。介紹也很簡單,從 2007 年開始,每天說說土耳其那些事兒。
以上這些例子,大家可能會看到,它都有一個特別關鍵的詞。他們引申出來了新媒體早期的一個定位法則,叫霸詞,也是很關鍵的一條法則。
再舉幾個例子,比如說“毒舌電影”,他霸的詞是電影,“芥末堆看教育”他霸的詞是教育,“創(chuàng)業(yè)最前線”霸的詞是創(chuàng)業(yè),“投資人說”霸的詞是投資人,“金融八卦女”霸的詞是金融,“讀懂新三板”霸的詞是新三板,“酒業(yè)家”霸的詞是酒。
細分領域與再次細分領域
看著以上這么多例子,我想再跟大家強調一件事,早期定位的非常核心的目標是什么呢?成為細分領域里邊品類的第一名,你要找到你最擅長的地方,然后成為這個領域的第一名。
但是因為細分領域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,比如說糧食相對于整個的植物領域,它是一個細分的概念。那豆類相對于糧食又是一個細分的概念,等等,會無限的細分下去。
拿教育這個行業(yè)來說,一個是細分領域,一個是再次細分的領域。@土肥媽可以看一下,比如幼兒教育英語教育,職業(yè)教育,午餐外賣等等,這些都屬于細分領域,那再次細分領域可以分成什么呢?比如說幼兒情商練習,旅游口語培訓,企業(yè)新媒體培訓,企業(yè)午餐外賣,也就是說每一個品類都可以再次細分。
我們在項目早期的時候,其實都經歷過這個階段,一開始以為自己什么都能做,然后突然發(fā)現(xiàn)做的不好,可能又突然會陷入到一種情況,覺得自己不知道做什么,做什么好像都不會成功了。
其實沒關系,你只要找到一個你自己特別擅長的領域,哪怕從零開始做,做到一,再拓展品類,做到十等等。
再回到今天的問題中,再強調一下那個公眾號的關鍵信息,父母成長培訓。
父母成長培訓,在我看來有 3 個比較明顯的問題,第一個問題是他并沒有非常清晰的顯性的需求。也就是說,常規(guī)來看,好像父母都不是特別強烈的說我要成長一下,需要成長的是孩子,而父母可能會自我成長,但這個好像不太需要培訓,也沒有一個明顯的培訓機構。
第二個問題是,父母成長培訓這件事并沒有進行清晰的邊界界定。也就是說,父母成長究竟是哪方面的成長,并沒有說,什么類型的培訓?也沒有說。
顯性學習回報與外部壓力
第三個,我想強調的是做培訓做教育這件事。如果你想成功的話,你需要找到一個非常能夠顯性的體現(xiàn)學習回報的領域,或者說這個學習有外部壓力,因為人在骨子里是不喜歡學習的。
那什么叫顯性學習回報呢?我們之前在地鐵里邊經常會看到一些證書, 1998 元買一個自考本科學歷,不管學的怎么樣,只要花了 1998 ,買一個自考本科學歷,這個就是它的顯性學習匯報。
外部壓力是什么?新東方靠托??荚?,一直走到現(xiàn)在,托??荚?,對于大多數(shù)想出國的人來說,它就是外部壓力。他并不想學托福,但不學出不了國,所以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培訓項目。
我們再進一步來解決這個問題,如果是我來操作這個項目會怎么辦?
首先,我會非常明確的做一個界限的分析,比如說父母成長培訓究竟是為了父母, 還是為了孩子,還是為了家庭? 如果為了父母的話,是為了哪個階段的父母,是小孩的父母,已經成年的人的父母,還是年老的父母?
為了孩子的話,是為了孩子哪方面的能力或者溝通,為了家庭還是為了避免家庭出現(xiàn)什么樣的問題。
所以我們做任何一件事,都是需要非常深刻的思考,深度思考非常非常重要。
我們把為了父母,為了孩子,為了家庭這 3 件事再區(qū)分開,然后再去做細分。比如為了父母,是學前的父母, 是離異的父母,還是留學生的父母,還是網癮少年的父母?
為了孩子,是為了練習情商, 為了掌握文藝美術特長,為了學會英語口語,還是為了更好的找工作等等。
為了家庭可以有哪些呢?比如說是家庭理財,還是家庭度假旅行的需求,是代際溝通,還是家族文化傳承等等。
所以我們不能籠統(tǒng)的去強調父母成長培訓,要把很多背后的事情想清楚。
旭微大學堂公眾號的介紹叫“足不出戶,全家一起讀大學。”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的細分領域(我并不是說這個角度你要做,只是希望你看一下背后的思維方式),如果是我的話,我會寫成這樣的話,“專注家族文化建設,每天分享一個百年家族。
這是一個非常細分的領域,也很專業(yè)。真正關注的人可能不會那么多,但每一個關注的人背后的身份應該都很值錢,然后他都可能是這個名望比較好的家族。
我曾經在上海與一個特別出名的上海企業(yè)家聊天時,他就講到他在給他自己孩子做這方面的教育,他也希望他自己的家族能有自己的家族文化。
所以這至少是一個非常清晰的點, 如果用我們前面的話說叫已經有的需求,我們用更好的方式去滿足一個需求,而不是創(chuàng)造一個需求。
總結一下早期項目快速發(fā)展的四個要素,這是我個人的心得。
微信公眾號早期最應該解決的問題就是——花所有時間和精力想清楚一件事,我們這個項目到底在為誰提供什么樣的細分價值,或者叫到底為誰提供什么樣的明確價值?
當你項目不是特別強之前,我希望你不要放太多你自己的愿望、情感和期待上去,因為沒有人會關心你的愿望,他們關心的是他們想要的東西,是不是有一個更好的方式去滿足了?
企業(yè)新媒體的突破策略
我給大家解釋一條原理,企業(yè)新媒體的突破策略,在我看來是 12 個字:
垂直領域 + 細分人群 = 專業(yè)價值
我們最新剛剛合作的老師,叫胡俊,他做的一個公眾號叫,“旁觀者胡俊”,定位是陶瓷營銷,從入門到精通。一個專門做陶瓷的公眾號, 而且是 to B 類型的公眾號,竟然能產生多篇 10萬+ 文章,也說明這樣的價值,這樣的突破策略是對的。
你也可以打開你的手機, 認真的看一下你經常看的公眾號是不是都符合這樣的策略,垂直領域,細分人群,專業(yè)價值。
作者:何川
來源:插座學院